公共卫生日
女孩总被认为“矫情”,原来是患了抑郁症,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?
作者:    日期:2022-01-06 14:52:57    点击:
17岁的女孩欢欢上高中以后,一直觉得自己心情差,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,既不想跟同学们交流,也不想见老师。久而久之,她开始逃避上学,把自己关在家里;严重的时候,她甚至想到了轻生。她的脑子里时常会像放电影一样播放轻生片段,里面的女主角就是她自己。
欢欢意识到自己情绪出了问题,很担心害怕,怕自己一时不受控制做出傻事。于是她哭着要求父母带她去看心理医生,最终,欢欢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,被收治入院接受治疗。
在湖南省脑科医院心身医学科,令谭容容医生感到意外的是,在跟欢欢父亲交流的过程中,“抑郁症”这个词在欢欢父亲的词典里根本不存在。“他总觉得是女儿矫情,女儿作。他认为女儿表现出异常,要么是心情不好,要么生理期到了,要么是青春期叛逆,没什么大不了的,哪里需要看心理医生。”
正因为处于青春期、叛逆期,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容易被忽略,那么我们如何早期识别青少年抑郁症呢,家长可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似病非病:患者一般处于青春期,不愿表述情感问题,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,说头痛头昏;有的用手捂着胸,说呼吸困难; 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,影响吞咽。他们的“病”似乎很重,呈慢性化,或反复发作,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,又没发现什么问题,吃了许多药,“病”仍无好转迹象。
二、坦途无悦:面对达到的目标、实现的理想、一帆风顺的坦途,患者并无喜悦之情,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。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、心事重重,想打退堂鼓。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,经常无故往家跑,想休学退学。
三、反抗父母: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,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,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,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。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,乱扔衣物,洗脸慢,梳头慢,吃饭慢,不完成作业等。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,夜不归宿,离家出走,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(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,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),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。
四、自杀行为: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。对自杀未果者,如果只抢救了生命,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(包括心理治疗),患者仍会重复自杀。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,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,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,身不由己。
五、不良暗示: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潜意识层的,会导致生理障碍。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、教室里,就感觉头晕、恶心、腹痛、肢体无力等,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,回到家中,一切又都正常。另一种是意识层的,专往负面去猜测。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;自己不会与人交往;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,甚至是罪过,给别人造成了麻烦;自己的病可能是“精神病”,真的是“精神病”怎么办等。
谭医生提醒家长,要对孩子的成长和情绪有更多的认识。如果家长听见了自己不想听的,让自己很意外的事情,比如孩子说很痛苦,甚至说要自杀,这是孩子主观的感受,要试着去倾听了解,尝试去理解。不要以自己的主观认知去给孩子下定论,毕竟家长和孩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,家长经历过的青春期,也不等同于孩子正在经历的青春期。对于孩子任何非同寻常的言语和行为,要保持足够的敏锐,及时带孩子去找专业医生帮忙,而不是说,否认回避甚至是愤怒不理解,还觉得孩子“作”。



医院地址:长沙市芙蓉中路三段(涂家冲)427号
咨询电话:0731-85232351、85232209(17:30-次日8:00及节假日)
24小时急救:0731-852326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