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人以为,所谓的抑郁症,只是“心态不好”,只是“太脆弱”,只是“太矫情”,只是“想太多”。殊不知,每一天他们都几乎用尽全身力气,活着只是在完成某种任务,无效又无望,就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一样。
他们,可能是我们的亲人,是朋友,是恋人,也可能是我们自己。实际上,抑郁症患者是有有效帮助途径的,我们能做的,可能小到一个安慰、一段倾听,就能让他们看到生命的裂缝中照进来的光,努力活下去。
本报记者张树波实习生符雪娇通讯员石荣长沙报道
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抑郁症诊疗中心,28岁的小文(化名)坐在医生对面,本该青春的脸上毫无生机,淡然说道:“活着没意思,死了算了。”最终,专家诊断其为重度抑郁发作。
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。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,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,平均约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,近10亿人正在受精神健康问题影响。无疑,这是一个严肃且令人心痛的话题,自杀行为无论对个人健康、家庭幸福,还是社会发展,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。
该中心主任刘光亚表示,要正确看待自杀,把自杀看作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社会问题。通过医生专业的自杀心理评估,结合心理治疗、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等方式,治疗效果在同类精神疾病中属于很好的。她表示,有自杀倾向的人非常需要来自个体和群体的帮助,在正确的指导与干预下,他们的生命可以挽留。
案例
他们给了男孩一道生命之光
“活着没意思,死了算了。”很难相信,这是一个28岁年轻女孩的口头禅。
近日,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抑郁症诊疗中心,28岁的小文向医生倾诉。原来,小文曾经历过一段失败的感情,分手后,她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这段伤痛。今年7月,经家人介绍,小文与现男友正式建立恋爱关系,婚事也提上日程。可与现男友相处越久,小文却越发觉得自卑,感觉自己“什么都不如对方”,并整日陷于这种情绪中。她开始失眠,害怕社交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,上班也总是忘事、犯错,甚至出现自残行为。医生依据小文的行为及状态,诊断其为重度抑郁。
在该中心主任刘光亚的脑海中,也有一例令人印象深刻的患者。“孩子来的时候就说‘谁也帮不了我,我的未来已经没有希望了’。”这是一个17岁的男孩,在家庭关系、升学压力、人际关系的多重困扰下,他患上了重度抑郁症,甚至部署了严密的自杀方案。
幸运的是,在专业医护人员的自杀干预下,男孩得到治疗,“在遇到危机感到焦急时,现在的他会主动来寻求医生的帮助”。
刘光亚表示,抑郁是自杀行为发生的一大诱因,除此之外,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、慢性疼痛或重症晚期、精神疾病、酗酒或物质滥用、社交孤立和孤独感,或有自杀史或自杀家庭史、遭受过创伤及虐待等,都会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。
数据
近10亿人受精神健康问题影响
自2003年开始,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“世界预防自杀日”,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,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,预防自杀行为。
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数据显示,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,平均约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,近10亿人正在受精神健康问题影响。在中低收入国家,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中,有75%以上的人不能享受任何治疗。
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》显示,在中国农业户口中心理健康状况“差”的约占2.6%,“较差”的约占18.3%;非农业户口中,心理健康状况“差”的约占2%,“较差”的约占13.8%。
专家表示,心理防线的逐渐崩溃与坍塌是自杀行为发生的很大原因,长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,可能会引起高血压、消化性溃疡等身体疾病和抑郁、焦虑、失眠等心理疾病,但心理健康却是人们常常忽视的健康问题。
提醒
这些行为可能是求救信号
轻生者在决定自杀前是不是曾有所表露?是不是从言语和行为中释放信号向外界呼救?
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抑郁症诊疗中心副主任张雪花表示,如果本人或身边的人经常表现出“自己一无是处”“死亡是一种解脱”“生活毫无意义”“没有我,大家会过得更好”“我走了,没人会想念我”等想法,或做出向家人和朋友告别、赠送贵重的东西、写遗嘱、寻找各种自杀办法、表述自己想自杀等行为时,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。这些情况下,他们非常需要帮助,这就是他们释放出的求救信号。
张雪花表示,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有这些想法和行为,你可以给予对方持续的陪伴和支持,去倾听他的想法,积极开导他,鼓励对方改善目前的生活方式,让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在孤军奋战,感到温暖和力量。同时,要将农药、药品、绳索、刀具以及其他有杀伤力的物件妥善保管在他接触不到的地方。如果他在服药,且有可能通过过量服药寻死,请将药箱上锁,在他需要服药时才将药品取出。
张雪花表示,在你无法成功干预他的思想和行为时,尽你所能去为他寻找他需要的帮助。比如拨打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寻求干预建议,或鼓励他去看专业的心理咨询,又或者帮助他选择可靠的治疗机构(例如三甲医院精神科或本地的精神卫生中心)。
研究表明,自杀未遂者与自杀成功者之比在10∶1左右,其与有自杀意念者之比在1∶20左右,这说明只要有自杀意念者得到了自杀干预,自杀的可能性就能大大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