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株洲周女士来说,她选择严厉的批评式教育。孩子一有不好的表现,自己就忍不住苛责。
久而久之,孩子变得越来越脆弱胆小,患上轻度抑郁症。
其实,每个孩子都有颗柔软敏感的心,作为家长,或许应该多给肯定和赞美,更温柔地相待。
本报记者张树波通讯员石荣 长沙报道
“妈妈,我把头发这样扎起来好不好看?”近日,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,12岁的乐乐(化名)扎着两根辫子,放在胸前,有点害羞又略带期待地问。以往,母亲周女士肯定会说这发型不适合乐乐的年龄,斥责乐乐一番。但这次周女士却一改常态,回应道,“你觉得这样好,就这样扎吧”。原来,乐乐因患上轻度抑郁症,被家人送到省第二人民医院,目前正在接受治疗。
工作压力大,孩子成为“出气筒”
36岁的周女士家住株洲,和丈夫一起开了家快餐店,平时工作很辛苦。但女儿乐乐有时就会在工作时跑过来,要求买这个或者要玩那个。“她一过来捣乱,我就会很烦。”周女士称,由于工作压力大、睡眠质量差导致自己容易心烦气躁,不知不觉,乐乐成为了她的“出气筒”。乐乐一些不好的“表现”,比如没按建议穿衣服,没按时回家,不敢一个人睡觉,都可能引爆她的情绪。
周女士介绍,一个月前,家里来了客人,乐乐可能想在亲戚面前表现一下,便满怀欣喜地穿上新衣服。但当时天气有点热,衣服又有点厚,很快,乐乐就开始出汗。“我当时就当着客人的面说了她一顿。”周女士称,自己一个月前给乐乐买了件新衣服,但乐乐不穿,结果天气热了又穿了,看见孩子出汗,自己就忍不住苛责。当时,乐乐没有回嘴,只是低着头,随后独自回到房间默默地哭了起来,这一哭又是两个小时。周女士介绍,像这样的情况,过去几年时常发生。
“有时候我说她,她也不吭声,这更让我气了。”周女士沮丧地说,前几年自己就发现女儿越来越胆小,敏感,也知道责任主要在自己。因此,周女士也曾努力调整过自己,但效果甚微,“我希望我的话得到回应,可女儿就是不说话。”女儿越不回应,周女士越着急,接着又是一顿指责。
双方都缺乏适当的表达方式
7月上旬,周女士带着乐乐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求助。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杨醉文介绍,乐乐刚就医时,存在情绪障碍的问题,表现得很抑郁、压抑,不爱说话也不和别人交流。特别是有妈妈在的场合,从不主动说话,“孩子面对妈妈的问话,说不出话来只能用哭来表达。”
杨醉文称,乐乐是个内敛、敏感、胆小的女孩,不善于语言表达,在人际交往中,她表现得比较小心翼翼,习惯猜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,而且很在乎对方的感受。周女士则是个好强、心直口快的人,她不善于体会别人的情感,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“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,家庭因素影响很大。”杨醉文介绍,除周女士以外,乐乐爸爸也存在性子急等问题。杨醉文认为,在沟通中,孩子与父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易导致信息传达的错位。周女士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常犯同一种“错误”,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回应她。乐乐也不理解妈妈为什么会经常凶她,她可能无数次在心里请妈妈温柔点对她说话,她想要得到妈妈更多的爱,却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。
杨醉文表示,通过与乐乐交流,她认为乐乐应该向妈妈表达过自己想法,但周女士当时可能没有感觉到,没有给孩子回应,导致乐乐近几年不再主动和妈妈沟通了。
提醒
多给予孩子肯定和赞美
“妈妈经常斥责、否定孩子,反对孩子的选择,对敏感内向的孩子来说,很容易加剧了他们的不愉悦感、低落情绪和自卑心理,严重的可能会发展为抑郁症。”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马静博士表示,针对乐乐的情况,除了给予基本的抗抑郁治疗,还为其安排了心理治疗,以及包括周女士在内的家庭治疗。
马静建议,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妈妈要多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,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,多肯定孩子、赞美孩子。遇到问题,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沟通,有意识地引导孩子,不要用命令性语言来对孩子实施控制。
马静表示,周女士现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,她愿意去改变,也愿意来进行心理治疗,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。记者张树波通讯员石荣
链接
哪些方式容易让孩子抑郁
过度保护型 父母过度娇惯与纵容,导致孩子逆商极低。一遇到困难或挫折,便自我否定,沮丧不已。
漠不关心型 父母忽略孩子的需求,孩子长期处于紧张忧虑的心境中,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。
过于严厉型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,或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压给孩子,导致孩子惧怕失败,压力过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