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老师的教学水平高,业务能力强,任何高难度的数学题在她面前都能迎刃而解。
可最近,胡老师却被一件事给难住了:近两个月来她晚上老是睡不着觉,连日失眠,导致白天精神不好,头昏乏力,加上教学任务重,胡老师脾气也变了,总是责备学生,前几日还为一件小事和数学组的张老师在办公室大吵了起来,像变了个人似的。
对于胡老师这样的情况,湖南省脑科医院唐丽教授在公益性健康大讲堂中为她分析了原因。
四种因素是元凶
唐丽教授说,胡女士这种情况是典型的更年期失眠。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梦乡中度过的,良好的睡眠,是健康的保证。
然而,女性到了更年期,卵巢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及垂体促性腺激素增多,造成神经内分泌一时性失调,下丘脑—垂体—卵巢轴反馈系统失调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,很容易出现失眠症状,导致情绪烦躁、免疫力低下,严重危害身心健康。
内分泌变化。由于卵巢功能衰退,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,女性相应会出现心悸、胸闷、忧虑、抑郁、易激动、失眠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。
心理应激。很多更年期女性自我都会明显感觉到,以前看得惯的事情,现在开始挑剔,这样的情绪产生后,也会加重失眠症状。
身体不适。夜间发生潮热、盗汗等症状,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睡眠,造成情绪更加抑郁或暴躁,形成恶性循环。
压力因素。压力过大易致失眠。人到中年,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,精神心理负担也增大,导致焦虑症状,失眠也随之产生。
中西医结合治疗
胡老师在医生指导下用小剂量的镇静安眠药物,如艾司唑仑、阿普唑仑等。
唐丽教授介绍,中医治疗更年期失眠,有时采用疏肝解郁的方法,如黄芩提取物的使用有悠久历史,它可以缓解神经紧张和失眠,有助于缓解焦虑症;洋甘菊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,可松弛疲倦的身心,让心灵恢复平静和轻松;还可适当补充钙、镁和B族维生素。
另外,改善更年期失眠,可多食用香蕉、大枣、葵花籽、猕猴桃、葡萄、苹果、小米粥、热牛奶等,可有效促进睡眠。
临睡前的“功课”要做好
唐丽教授提醒,改善失眠症状,除了药物治疗以外,在生活中应注重生活习惯的改变,排除一些对睡眠不利的因素,特别是在临睡前应注意:
睡前不宜用脑。胡老师的教学任务重,难免在晚上也加班工作。晚上多思考,容易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,人难以入睡,时间长了,易失眠。因此,李老师在晚上工作和学习时,将用脑的部分先完成,然后再完成轻松的事情,避免临睡前大脑过度受累。
临睡前不宜进食。人要休息,身体器官也要休息。如果临睡前还吃东西,胃肠、肝、脾等器官就要继续忙碌,不仅影响它们的休息,还会使大脑皮层的消化系统功能区兴奋,导致入睡后常做噩梦或者睡不踏实。
睡前不宜激动。情绪变化太大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。若是睡前大喜大怒或忧思焦虑均会使人难以入睡,甚至造成失眠。因此,中年女性应注重自我情绪的调节,家人也应对其多多关心体贴。
右侧卧位睡眠。右侧身卧姿睡眠可以让全身骨骼、肌肉都处于自然放松状态,容易入睡。(图片来源于网络)